我的社团我做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社团专家莅临指导

    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在2003年由原高新区第一小学、高新区第二小学合并而成,其中,一小成立于1995年,二小成立于1996年。目前,学校有36个教学班,学生1600余名,教职工104名。充足的生源,再加上创业的热情,学校提出了培养“健康、自信、灵动、尚美的现代小学生”的培养目标,在“生活多彩、人人出彩”办学思想的引领下,积极创建了学生自主社团。

    自主社团的创建

    学生自主社团是具有相同兴趣的人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玉林附小的社团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学生完全被动、社团完全由教师主导;二是学生部分自主、教师辅助指导;三是学生完全自主、教师负责安全管理。学校经历了以上三个发展阶段后,有两类社团并存:教师指导为主型社团和学生自主为主型社团。其中,教师指导为主型的社团,由课程中心充分调查社区文化需要和学校学生与老师的需求,与选修课、艺体群团、科技活动建设紧密结合,按五大领域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务求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自主,具体措施是提前给全体教师发放志愿单,教师自主填报,人人办社团。然后全校学生自主选择,人人有社团。另一个学生自主型社团,主要在四至六年级孩子中间开展。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为社团组织,再经过团长答辩会、专家培训、团长招募培训、开团培训等工作程序,正式确定社团,全校公示,由团长自行招募,确定团员组成。

    这两类社团相辅相成,共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的自主型社团更成为亮点。

    社团活动中学生自主性的成长路径

    玉林附小通过社团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而自主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相对长期和漫长的形成过程。学校在社团活动中,发现学生的“自主”表现为一种区间,即一种主体(学生)与主导(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下的区间。在“区间”中的学生主体性低端,也就是说当学生主体性水平很低的时候,老师的控制方法、策略往往表现得强势而简单;在“区间”中的学生主体性高端,也就是说当学生主体性水平越来越高的时候,老师的主导作用就越来越表现为一种对学生自主性的条件性支持。这种支持,具体表现为当学校举行自主社团的系列培训,例如团长交流培训,提供机会让团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学习,老师与专家在他们的交流中提供适当的建议。通过这样的培训,学生团长们认真准备,在问题感、社会同情心、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责任感、能动性、安全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让人惊叹。老师们由衷感叹学生综合素质在社团活动中提升的速度与质量,进一步深切地感到教师更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做,并为其自主性的进一步发挥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包括提供尽可能合适的场地与工具、提供更加灵活的社团活动时间、提供社团活动有效开展的方法、提供社团专业性问题和组织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社团活动安全指导等。

    在自主型社团活动中,教师要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落到实处,要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在社团创建初期,老师需要做到两个“一定”:一定要看得惯,一定要宽容学生。因为学校意识到,学生只有在尝试开展自主活动的社团实践中才有可能学会自主,学校要给学生自主性成长的机会,引导他们在社团活动的全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这个过程就包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建社团、选团长、招募团员、制定团规、制定活动内容、评价与改善社团活动等,也就是说社团建设发起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社团团长由两到三个学生构成,他们可能是一个班的同学,也可能是不同班的同学。比如四年级(1)班有两个孩子想组建音乐社团,而五年级(4)班也有两个孩子想成立音乐社团,他们在社团选拔答辩会上亮相,因为学校规定同一个类别的社团只能有一个,于是他们主动与对方沟通,马上选择跨年级共同组建音乐社团,实现他们共同的音乐梦。孩子们第一次体会到双赢才是真正的快乐!团长定下来以后,团长会根据自己申请表中想好的团员人数自主招募团员,组织团员商量团规。团规制定是团员提议,团长起草,最后共同确认形成的。孩子们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以后开展社团活动也都尽量大家共同决定,这种民主投票的社会性程序就这样在自主社团中悄然萌发。

    存量与增量——课堂学习与社团学习的关系

    从兴趣出发是社团与选修课、兴趣活动的共同点之一。在学校常见的选修课、兴趣活动一般是由学校出面组织,由教师全程主导,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活动;而社团活动则主要由学生自己组织,到一定阶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辅导老师,自主开展活动,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活动。另外,学生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两者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课堂教学活动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被动性,而社团活动更加自由、更加自主。通过学生自主社团的活动,学校认识到社团活动是学生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而课堂则是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传统教学中,很多研究者都提到“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传授课外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玉林附小通过社团活动发现,社团活动对课堂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在社团中获得的“合作经验”有利于深化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经历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水平。三是,社团活动中的科技实践、艺术实践、生活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

    学校与社区“小手牵大手”

    玉林附小的学生自主社团还走出学校,与社区街道办、社区居民、敬老院、幼儿园等联手,组织民乐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等。这些社团的活动项目在社区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上利益共振,通过社团这一纽带,学校和社区居委会之间逐渐形成了良好互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社区工作人员也积极和学校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交流,为谋求一种社区和学校的文化融合,构建一种开放教育环境提供了基础条件。现在,学校和社区联手的爱心社团、环保社团、民乐社团、合唱社团、美食社团、摄影社团等帮助孤寡老人、慰问困难家庭、开展环保宣传、进行爱心义卖、进行快闪表演、举行大型民族音乐会……社团融入社区的方法、途径呈现多样化、常态化。学校和社区“小手牵大手”,构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也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欣欣向荣。

    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校通过创建自主社团,收获的不只是学生,更有老师、家长和社区居民。玉林附小五(5)班曾玉老师兴奋地说:“平时班上调皮捣蛋,对学习一点不上心,甚至还经常扰乱课堂给老师添乱的两个孩子——张同学和范同学,居然自告奋勇地申报了一个社团!而且这个社团居然叫作‘阅读社团’!要知道,当时全校申报的社团中就这一个是以语数学习为目标的社团!当他们满脸稚气和期待地跑来请求我当他们的辅导老师时,我无法拒绝他们的热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我被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行为感动了,我得给孩子们帮助和鼓励!”不得不承认,阅读的魅力的确很大,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读书,并在书中找到了乐趣。就是通过这样的社团,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彼此信任与了解,一起不断成长。

    玉林附小的自主型社团也走出成都,飘香全国。学校荣获教育部门以及省市区多个奖项,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平时不爱学习的孩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原来不讲文明的孩子会主动做好事等。孩子们主动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体验并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幸福;孩子们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交往、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锻炼,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在自主性社团的活动中,表现得更有爱心、更负责任,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意识日益增强。自主型社团就像一个未知的房间,学生自己打开了通向房间的门,发现了自己潜在的能力,看到了多彩的人生。

    “生活多彩,人人出彩”。玉林附小社区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生自主社团建设,真正让学生“我的社团我做主”,实现了学校与社区的“小手牵大手”,走出了一条多姿多彩的学校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双赢之路。

    (夏 庆 杨 瑞)